日前,绿色和平与工业部第五电子研究所计量测试中心(广州赛宝计量测试中心)联合编撰了"中国数字基础设施脱碳之路:数据中心与5G碳减排潜力与挑战(2020-2035)",希望探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趋势,提高决策者和工业界对节能减排挑战的认识。为了帮助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尽快实现以100%可再生能源为目标的低碳转化,它为整个数字经济走向"碳中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数字基础设施碳排放量所占比例
在后流行时代,"数字化"和"绿色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题,随着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如何实现"数字"与"绿色"的协调,使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为中国的碳中和转化服务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2020年至2035年中国数据中心5G能源消费增长预测
一方面,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实现生产效率和碳效率的双重提高。另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的繁荣将导致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增长。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从单点应用发展到持续协作,形成了一个新的数字工业系统。这些数字技术背后的数字基础正在迅速扩大,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已经吸引了很多关注,碳减排的挑战不容忽视,为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扩张而开发一条零碳发展道路是非常紧迫的。
中国数据中心与2020年至2035年5G碳排放增长预测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数字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显著的减排效果。当数字技术不断渗透并与重点产业融合时,数字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增长的脱钩。域名收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技术进步本身所带来的能源效率,5G技术的单位数据传输能耗较低,有助于降低智能手机、物联网等终端设备的电池消耗。深层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促进数据中心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
第二,推动产业链结构优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能源、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和上下游系统等技术的优化,将大大加强产业链的协同作用,使各产业的垂直区域更加紧密、智能化、整体高效,从而大大降低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
第三是取代原有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如高清晰度视频会议可以取代国际旅行和旅行需求,从而减少交通排放。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面对能源消耗和数字基础设施碳排放的挑战,VPS、各国政府、信息和通信行业以及主要企业已经开始准备应对措施。
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在2020年支持绿色化和数字转型的战略,并将在2030年前实现数据中心和信息和通信行业的"气候中立"。
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国际电信联盟(电联)、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GeSI)和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在2020年发布了以科学为基础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减排目标。2020年至2030年,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需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5%。目前,29个运营商集团(占世界移动连接的30%)已承诺实现这一减排目标。
到2021年1月,包括谷歌(Google)、苹果(Apple)和Facebook在内的41家科技企业率先设定了100%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其中约20%已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目标,约50%将在2030年前实现。
在中国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实现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使数字技术对于中国全社会各行业的减排效应发挥到最大,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应率先开始绿色化转型,其自身的高耗能和高碳排问题需要被重视和思考,亟需避免高碳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锁定效应以及巨额搁浅资产的风险,以实现发展和环境的共赢。为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向碳中和与100%可再生能源转型,建议相关部门从四个方面着手: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数字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导向,出台针对数字基础设施产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产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考核体系,将双控目标与新建数据中心的审批政策挂钩,将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产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场机制,促进产业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扩大产业参与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的范围,并完善绿色电力证书机制。
健全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产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机制,引导资本流向,并发挥公共资金对于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的撬动作用。
TOP